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你的好意,我知道,但請容許我有接受的選擇,好嗎?

續 前一篇(打了很長一串,很怕當機,乾脆用blog來寫續篇)

我知道 我個性很直
但是 我很討厭 有一些人會說 『你這樣不好........』
用一種好像醫生發病危通知書的口吻,宣判好像我不照『they』的意思,我就是公害一樣。

我接受你們對我的批評
但是 我不接受 因為 我沒有贊同你們對我的批評
導致你們內心 覺得不舒服而繼續要我 『臣服』

對我來說,那個是你們內在自己的不接受
不接受 『我不接受你們『勸導』的行為』
而衍生出來的『以為』
『以為』只要加大力度:語氣、語速甚至語調 或者甚至語詞
就能 讓人『就範』
但是,事實上是........每次你這麼幹得時候,對方反而越不接受
而你會越氣....
心中萬般無奈的想『老子(老娘)是一番好意,為何要糟蹋我?』
我討厭滿口說『我都是為你好』 的人。或者 沒說出來,可是表現出來就是這樣。
當以這種心態為理念時,就看不到 『自己在做什麼』。
只會以為,自己是對得,沒有辦法去看到『對方的反應』。
那個為你好,不是真的 『為我』好。
那是為說這句話的人好,主觀認為這樣是好,強迫別人一定要接受。

續上一篇的說法,真正糟蹋自己的,是自己。
建言,一定要被採納嘛?
肺腑的建言,不被採納,當然會很不爽。
但是 真正能作主的是建言的人?還是被建言的人?
建言 為 說建言的人來說,或許是 有效的良藥。
但是,為 被建言的人來說,不見得是良藥,也有可能是毒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確是這樣。
但己所之欲,施於人,仍然需要多重的考量。
(好比有的人就是對花生過敏,你不能因為自己愛吃就覺得給這樣的人吃沒關係!)

我接受你們對我這樣的脾氣 的勸說。
我知道,你們是好意。
但是,我都這樣 活了快40年。
我知道這將近40年的生命經驗中,我調整了什麼,我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我學習到了什麼。
所以不要再用一副,『你跟我不同 = 異類(或者 沒被人教訓過)』的口吻,跟我說話。
我一定會很肚爛,而且 會把你給我的攻擊 『加倍奉還』
(然後你會更肚爛,我可以保證。如果你願在乎我的反應,那我也會珍惜你的話語,否則你只是更氣而已。)
---------------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
我學到的是:
我可以不認同,但我可以學著去接受
唯有 我接受那樣的事實,我才有 其他的視線 去看到其他的可能。
如果我不接受,那我只能那樣認定,而無法有其他的彈性。

好比在家跟父親相處,其實我很討厭廁所有異味。
之前,每次,只要聞到那個臭味,我內心那個很討厭的部份就會啟動。
然後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我跟父親相處的不愉快。
因為我只有一個觀念是:他這樣不好,都是他的錯,他要改。(但是我一直都沒有開口跟他說)
我父親其實不清楚他哪邊得罪我
只是繼續認為我的脾氣不好.....etc
我並沒有想要改正他這部份的觀念

不停的安排自己去上課的好處,就是 能夠藉由別人在課堂上發生的事情,來內省自己。
後來我發現,其實我跟我父親最大的衝突點,不是他的行為。
而是我內在對於 廁所異味 的厭惡。
我接受我父親會把廁所弄髒弄臭,這件事 。
即便我聞到臭味仍然很厭惡,但是 『這個』不會跟 父親完全連結。
我不會再去『勾』相關的經驗 來支撐 我厭惡父親的這件事。
然後我就發現,我看到我父親的時候,自己比較平和,可以正視他,可以跟他談話。
--------------------
所以我做了選擇,然後不停的蓋台,把原本的意思抹殺掉了,然後還很氣,覺得都是老爸不好,只要他..........,就沒這個問題。

直到,其實我只要接受廁所有異味這件事,就好了。
那或許是我老爸造成的,或許可能也不是,反正它就是臭嘛
不喜歡,關上就好了,在不然 就掃給它沒異味....

給人發建言,其實也是這樣
不被接受的建言,當然很生氣。(我以前也沒少幹過這種事)
後來跟一個老師分享這個部份。她問我『到底是誰要說?』
然後我就『醒』了
是啊~ 我自己『愛說』的。
何以對方一定要接受?


一直以來,都在練習,別人有狀況,看到,知道,但是不一定要說出來。
其實這對於愛說教的人來說,不容易。

看到別人這麼做,感受到自己被這麼做的感覺。
覺察自己可能也曾經這麼做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