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20160329

媒體帶風向的第二天
理智看待問題,試著 覺察 並 跳出 自己情緒的掛勾
如果有憤怒 或者其他的情緒產生,自然會找到支持這些情緒的所有 『資源』(可以是 事件、人 或者 什麼......)
這會讓人走向某個單一的方向,深深地陷進去...

社會議題,是否該製造對立or仇恨?
理智的想一下,是否是你我都該面對的?
某人的作為或許可惡
但蓄意煽動渲染挑動的媒體,也是幫凶之一

我,想請,朋友們
請停止分享這次事件的照片,除了避免二次傷害家屬。
也可以避免,自己 跟 周遭的人 陷入某種無謂的 對立、仇視狀態
很多事情正在逐年發生。
不該僅僅只是 某人、某團隊、某黨、某政府的責任
你我都該盡一份心
誰該負責,你我都有責任,如果仍要陷入『選出來的人該負責』卻忘了 『賦予權利的人』是否也該負責?否則又是新的一輪口水戰。口水噴完,下台一鞠躬,事件仍然會一再發生。
也不是『那是某689的責任』,曾幾何時,我們學會了 把責任丟給別人了?
或許 挑別人的錯誤 比看見(覺察)自己更容易吧!?

撻伐是宣洩的方式之一
當然能夠生氣,但是如果生氣沒有作用,除了增加更多的對立、仇視,社會氛圍 有機會改變嘛?

媒體的操作,使我們漠視、無視、甚至可能開始 防備周遭的人。
社會仍有愛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資訊仍然不對等得情況下,被媒體牽著走,妥當嘛?
媒體辦案歸納原因 這樣ok嘛?你我正被深深地 帶往某個方向

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學習,也需要覺察。
獨立思考,意味著 盡可能使自己,不被資訊左右而產生情緒,理智、客觀、尊重的 去看 所有的訊息,從裡面發現 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 有幫助的 觀念。是有幫助,而不是情緒發洩。

(小聲的說:其實陷入某種憤怒無可控制的狀態,跟那些殺人犯其實在精神上沒啥兩樣,都是朝向毀滅啊~)
當情緒走向極端,思考也會走向極端。
浪漫下的失身
憤怒下的失手
都是無盡的悔恨啊~

社會仍有愛,人與人之間仍有人情味
如何讓彼此更有愛?
是你我都該思考的....
如果組成社會、國家的你我,仍然不願意思考&面對。
那麼隨機的事件恐怕會越來越密集
恐懼、害怕、擔心 只會造成防備&孤立or 仇視....
不會有 溫暖 產生...

昨天會把自己的發言隱藏,正是因為我按了發佈之後,覺得不妥,寫得時候很有fu,發佈完,卻覺得耗損&不安。
所以轉貼某名人的觀點,同時讓自己去睡一覺,放鬆之餘 也 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可以重新看待這個事件的種種。
早上起床,點開某個youtu的訂閱,評論節目一一當起柯南&黑傑克,這.......怪怪的....
我沒有再點進去看,因為昨天的某個挑戰新聞,模式差不多,我希望能有更多其他的討論,而非 被情緒煽動~

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捨不得發火就是好男人?


有句話說,慈母多敗兒。
為什麼?
兩性互動,其實跟父母小孩互動差別不大。
都是學習。

隨著成長環境的不同,生命經驗的積累,人都會有不能被觸碰的地方。
在情感裡面。
我個人覺得,想怎麼要求別人,那至少,也要那麼要求自己。
如果要找『捨不得對自己發火的男生』 ,那麼自己也要做一個『捨不得對男生發火的女生』。
這樣感情才會長久。


『捨不得發火』、『不屑發火』、『不發火』
就結果來說,其實沒啥兩樣,到底 是哪一個無從區分。
假若一定要區分,我會把『捨不得』這句話 當作『甜言蜜語』,為情愛加溫用的。

人都是相對的。
所以該問自己的是:什麼樣的情況下,自己會『捨不得發火』?

就相處而言,會到發火,其實還蠻嚴重的。
那表示有一方,長期的忽略另外一方的訊息。
必須用『生氣』、『暴怒』來讓對方有感覺

假設不論你做什麼,另外一方都不發火。
我不認為,這是愛得表現。
我反而覺得,不發火的一方,根本就不重視你。沒有把妳放在同等、相對的位置上看待。
人在高度壓迫下、生命受威脅時、覺得對方幼稚、想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時,才有可能不發火。
  •  高度壓迫:上班受上司刁難,為了糊口,忍氣吞聲。
  • 生命受威脅時:面對手上有武器的人時。(那時後會大聲呼和,通常是發自內心的恐懼,而非怒氣。)
  • 覺得對方幼稚:何必跟幼稚的人認真(計較)?
  • 想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這個其實很接近高度壓迫,為了什麼,而忍而不發。因為是『忍而不發』所以我把這個另外歸納出來。
  • 不把你當人看:都不把你當人看了,何必浪費生命...生氣?
你無從知道,對方 是不是 捨不得。去驗證這個『捨不得』也很無聊。
生氣是某個情緒點的爆發。
是一種宣洩,也是一種指標,表示雙方之間的溝通,有一方有表達,但是另外一方長期的沒看到或者視而不見。

長期要一個人捨不得
那麼等同於允許一個人長期的 放縱。
或者 甚至,等同於允許自己長期的忽視另外一方的情緒。
這是危險指標。

當然啦,如果只是玩玩感情,我上面的都不成立。
我談的是,如果想 『經營』感情的話。
經營,是把對方 擺在『與自己同等』的位置上。
只有雙方都是對等得,經營才會長久。
你跟朋友相處,你能夠容忍朋友把你『踩』在腳底下多久?
10年?20年?30年?還是1秒鐘都不可能?
如果你自己都無法忍受,那又何苦 訂 這樣一個標準,要另外一半去遵守?
這是一個 捆綁的信念。捨不得,才是愛!?

捨得,捨得,有捨,有得,捨不得,什麼都要抓緊緊,身體與心理是一致的,你的手能夠抓緊緊多久?都不放鬆的結果是什麼?
要對方捨不得,等同於讓對方一直都是緊繃的狀態。
那是你的愛人,而你捨得讓他一直都緊繃。
那是你的愛人,而他只能『不得』發火。

我打到這裡,突然覺得,捨不得發火的規條,跟 不得發火 其實沒啥兩樣,就是規定對方『不得發火』嘛。
哪有什麼 捨不得?



你的好意,我知道,但請容許我有接受的選擇,好嗎?

續 前一篇(打了很長一串,很怕當機,乾脆用blog來寫續篇)

我知道 我個性很直
但是 我很討厭 有一些人會說 『你這樣不好........』
用一種好像醫生發病危通知書的口吻,宣判好像我不照『they』的意思,我就是公害一樣。

我接受你們對我的批評
但是 我不接受 因為 我沒有贊同你們對我的批評
導致你們內心 覺得不舒服而繼續要我 『臣服』

對我來說,那個是你們內在自己的不接受
不接受 『我不接受你們『勸導』的行為』
而衍生出來的『以為』
『以為』只要加大力度:語氣、語速甚至語調 或者甚至語詞
就能 讓人『就範』
但是,事實上是........每次你這麼幹得時候,對方反而越不接受
而你會越氣....
心中萬般無奈的想『老子(老娘)是一番好意,為何要糟蹋我?』
我討厭滿口說『我都是為你好』 的人。或者 沒說出來,可是表現出來就是這樣。
當以這種心態為理念時,就看不到 『自己在做什麼』。
只會以為,自己是對得,沒有辦法去看到『對方的反應』。
那個為你好,不是真的 『為我』好。
那是為說這句話的人好,主觀認為這樣是好,強迫別人一定要接受。

續上一篇的說法,真正糟蹋自己的,是自己。
建言,一定要被採納嘛?
肺腑的建言,不被採納,當然會很不爽。
但是 真正能作主的是建言的人?還是被建言的人?
建言 為 說建言的人來說,或許是 有效的良藥。
但是,為 被建言的人來說,不見得是良藥,也有可能是毒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確是這樣。
但己所之欲,施於人,仍然需要多重的考量。
(好比有的人就是對花生過敏,你不能因為自己愛吃就覺得給這樣的人吃沒關係!)

我接受你們對我這樣的脾氣 的勸說。
我知道,你們是好意。
但是,我都這樣 活了快40年。
我知道這將近40年的生命經驗中,我調整了什麼,我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我學習到了什麼。
所以不要再用一副,『你跟我不同 = 異類(或者 沒被人教訓過)』的口吻,跟我說話。
我一定會很肚爛,而且 會把你給我的攻擊 『加倍奉還』
(然後你會更肚爛,我可以保證。如果你願在乎我的反應,那我也會珍惜你的話語,否則你只是更氣而已。)
---------------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
我學到的是:
我可以不認同,但我可以學著去接受
唯有 我接受那樣的事實,我才有 其他的視線 去看到其他的可能。
如果我不接受,那我只能那樣認定,而無法有其他的彈性。

好比在家跟父親相處,其實我很討厭廁所有異味。
之前,每次,只要聞到那個臭味,我內心那個很討厭的部份就會啟動。
然後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我跟父親相處的不愉快。
因為我只有一個觀念是:他這樣不好,都是他的錯,他要改。(但是我一直都沒有開口跟他說)
我父親其實不清楚他哪邊得罪我
只是繼續認為我的脾氣不好.....etc
我並沒有想要改正他這部份的觀念

不停的安排自己去上課的好處,就是 能夠藉由別人在課堂上發生的事情,來內省自己。
後來我發現,其實我跟我父親最大的衝突點,不是他的行為。
而是我內在對於 廁所異味 的厭惡。
我接受我父親會把廁所弄髒弄臭,這件事 。
即便我聞到臭味仍然很厭惡,但是 『這個』不會跟 父親完全連結。
我不會再去『勾』相關的經驗 來支撐 我厭惡父親的這件事。
然後我就發現,我看到我父親的時候,自己比較平和,可以正視他,可以跟他談話。
--------------------
所以我做了選擇,然後不停的蓋台,把原本的意思抹殺掉了,然後還很氣,覺得都是老爸不好,只要他..........,就沒這個問題。

直到,其實我只要接受廁所有異味這件事,就好了。
那或許是我老爸造成的,或許可能也不是,反正它就是臭嘛
不喜歡,關上就好了,在不然 就掃給它沒異味....

給人發建言,其實也是這樣
不被接受的建言,當然很生氣。(我以前也沒少幹過這種事)
後來跟一個老師分享這個部份。她問我『到底是誰要說?』
然後我就『醒』了
是啊~ 我自己『愛說』的。
何以對方一定要接受?


一直以來,都在練習,別人有狀況,看到,知道,但是不一定要說出來。
其實這對於愛說教的人來說,不容易。

看到別人這麼做,感受到自己被這麼做的感覺。
覺察自己可能也曾經這麼做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做了選擇,然後才有了結果

(這是在fb發的文章,我把它完全拷貝過來,反正是我自己的言論,因為又寫了一篇續,需要一個啟...呵呵~)

很多時候,是自己做了選擇,然後才有了結果
昨天有個長輩『分享』自己『被社會磨練』然後才有了現在的『她』
我只想說,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樣
如果只是分享,那就無關對錯,但也請不要硬貼標籤在別人身上
我不願意被貼,你還要硬貼,我會不爽,我一向都是不爽就會變大砲。
因為那不是分享了,已經變成一種 『看不慣的鄙視』&『非要自己認為正義的蠻橫』

只要活著,就不時會受社會的『薰陶』
有的人在生命中,選擇了改變
改變,是自己選擇要變得
卻牽拖是因為『they'的問題...
我常常會問自己,如果人生重來一次,那些現在認為曾經做過得蠢事,我還會不會再做一次?
這個答案分為兩種
一種是我帶著現在的生命經驗穿越回到過去,那當然是不會再做一次。
另外一種是我仍然是白紙,帶著一樣的習氣,又重活一遍,那答案當然是『會』
有那樣的生命過程,才有現在的我
如果你無法接受過去事件當中自己的選擇
那不過就是一直在與自己做對抗(而且是 無意識的)
通常來說,最後都會演變為『they'的錯
然後自己都會對外說自己有多好,『they'有多壞
如果要論事情的對錯,那樣的陳述或許雖然不客觀,但是或許能瞭解事情。
但是,如果要論自己能否放鬆&解脫 或者 更深一層的學習進化。那麼那樣的描述,不過就是自我逃避而已
不是社會要你改變,而是自己選擇改變
因為自己判斷那樣的改變有助於事情的進展
責任在於自己,而不是那些『they'
你可以選擇不變,那會有 不變之後的果。
你也可以選擇變,那也會有 變 之後的果。
選擇權在自己,果也是自己在承受。
NLP常問的是:想要得(果)是什麼?
然後 塑造因...
如果都推給『they'那麼自我修行昇華的可能就無限被拉遠。
而且還會一直都不明白,為何世界是這樣?
然後深深陷入自己創造出來的苦裡面。
大多數的苦,都來自於,自我意識的念頭...
因念頭而有了後面的果
如果只是清明的活著,苦,其實不算多...
至少當能夠看清的時候,那個苦,或許 根本是樂....
只是以為是苦...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