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是債?還是學習?

父母吵架之後,店裡的長輩問我:難道你沒有幫你父母算他們上輩子有沒有相欠債嘛?
(我心裡在想:x !又來了,怎麼上次我才跟你談過債的概念,你又來了?)

不過這一次我打算在添加一些,我在這次事件中的體悟。

有的人覺得,這輩子之所以....,是因為上輩子欠某某....。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邏輯。
之所以邏輯很怪,是因為:

1.如何確定只是 上輩子的債?
2.如何知道是上輩子的債?
3.如何知道,之所以這樣 就是 債?
4.如何知道,上輩子沒還完?
5.如何知道,這輩子已還完?
6.如何知道,只會還剛好?如果還剛好,怎麼老是被要債?
7.那我能不能假設,每一輩子的苦,都剛好是認為自己在還債?(那如果從來沒有債,債從哪裡來?)

按照,疑問以及我接觸到的資料以及體悟來看。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這樣,上輩子欠債,這輩子還債,(到這裡聽起來很合理吧?)但,問題是這輩子還超過了,(在世的時候不會知道,死掉的那一霎那會知道!)於是,下輩子要回來。於是迴圈(輪迴)成立。
這才叫做上輩子欠債,這輩子討債(還債),這輩子還超過,下輩子要回來,下輩子要超過,下下輩子在被追討回來!
(當然這裡面有盲點,就是如何知道死了會知道還超過?那得先回答我,如何知道這輩子是還上輩子的債?有的人會說,那是別人說得,那我會說,所以這是我說得,如果別人說得你信,那我,也算是你以外的『別人』不是嘛?那我說得不足採信嘛?)
-----------------------------------------------------------

在世俗金錢上,欠債,就是欠錢嘛!就是一串數字。不小心會讓人走上絕路!
而所謂輪迴裡的『債』,在我看來,則是一種 計較。

有沒有被人數落過:我對你....這麼好,供你吃,供你住,還讓你.....,你卻這樣對我?
或者至少在連續劇裡看(聽)過吧?

而,那個跟我說,『聽說自己是上輩子欠某人』的長輩,一邊說著自己在還債,一邊又細數著自己對對方有多好。
我聽不出來有還債的解脫,但是卻聽得出來,裡面有一些『怨』,一些我做這麼多,你卻這麼...對我的怨!

付出裡面也許含著期待...
雖說多數的時候,我們都認可『朋友是互相』這句話。但也沒有明文規定,我們選擇互相,對方也要跟我們『互相』。於是就會有落差...

憑心來說,這位長輩對人真的很好。但,有些時候,我們覺得對方人好,更多的原因卻是因為我們知道某些人很『壞』。因此才會珍惜 or 重視 這樣的好。
被這位長輩(暫稱甲吧)『怨』的那位朋友(暫稱 乙吧)。與長輩認識二、三十年。
乙現在跟甲絕交了,可卻也不停的在眾多彼此多年來都認識的朋友間,不停的說甲的壞話、造謠。
最開始的時候,甲覺得很不舒服,很冤,很不爽。
當然,最簡單的作法就是 不去理會乙。
但心理還是會有『氣』

於是更讓我感覺得更清楚的是模式的互丟。(或者說 情緒的互相『傳染』)
乙 覺得甲 虧欠他,而產生 『怨恨』,乙將這些『怨恨』 散佈在與甲共同的朋友之間。
最後 甲 收到了 『怨恨』,於是也發酵產生了自己的『怨』(我覺得我對你這麼好,怎麼還會被你說 欠你?)

所以照這個理論上來看,跟前世如何其實無關,跟自己內心過不去的點,比較有關。
我是這麼跟甲說得,與其看成是債,不如當成一種學習,我們當然可以去想,過去我們怎麼『挺』朋友的;當然可以去怨,為什麼這個朋友如此『報答』我們的;但想成是還債,真的對你來說『感覺』比較好嗎?如果『甘願』那何來『埋怨』?
我說:你們認識這麼久了,點滴裡面,一定有歡笑,有哀怨。感謝這位朋友帶來的歡笑 與 曾經的支持,回憶這些難道感覺不會更好嘛?
甲回答我:所以我要回個感謝給他?感謝他離開公司後還這麼的照顧我?到處宣傳我有多『好』?
於是我清楚了,這裡面的『怨』還是在...既然還在,那『債』還有得還!

但,如果這是 甲 的選擇,我也覺得那也很好啊,下次甲在提債的概念說,我還是會在堅持一次我的體悟。但,選擇,往往伴隨著獲得與犧牲嘛,如果 埋怨 為某些人來說,已經可以釋放一些什麼,那我有幸可以聽聽,是否有著不同的地方了?那其實也不錯...

我父母是不是輪回中相欠債?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清楚的是,為我母親來說,這是她學習自己幫助自己的機會(既然她總是說:『沒人』能幫我)
所以我從老是當保護偶爾兼職當加害的身份,也學習著,如何只給予資源,而尊重我母親是個個體,有能力,有權利自己去獲取屬於自己的『力量』。
當然,我不能說我母親有『站』起來了,我只能說,事件過後,至少她發現了她能運用的資源。她也許學習到,這世界還是有什麼能幫她的...
當人在資源裡,那麼『怨』就少了。
既然無『怨』,那也就沒多少『怒』了...

我不能說,世界上沒有『冤親債主』這回事。
但我會說,看清楚,冤親債主,能讓自己覺察的是什麼?也許比較重要...
如果能量是互相承接的,那麼我們的轉變,對無形的冤親債主來說,何嘗不也是一種轉變?
不還冤,不還債,而是去看清楚,自己的內在,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感覺...
面對它,而不是找理由說服自己,有說服嘛?那麼怎麼還有情緒跟抱怨呢?
至於那樣是不是 處理了?是不是放下了?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當我從怨,走向感謝,的同時,我看著那位曾經讓我怨的朋友,我是平靜的,而我喜歡那樣的平靜 ~
為我來說,讓自己感覺更好,是一種我所追求的能力。而能力,可以透過『學習』而獲得 ~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20120114九型初階心得:我以為是...,但 我或許還是...也是...

在這篇『不知道怎麼辦得時候,占卜吧!』我有提到我的內在機制,在這篇文章裡作為主要分享。


1/14是投票的日子,還好上課時間改成下午。

不過由於錯估時間,囧!我還是遲到~

雖然沒跟上暖身遊戲,但卻趕上自我介紹以及對課程的期許。
雖然多數人都說:希望能認識自己。
但我對課程的期許卻是,希望能有更多的選擇,以及為什麼只能有一個主型。
實際上我上完後,仍然覺得為什麼我只能是...某型?為此我又報了進階...

上淑華老師的課程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由與尊重。
具體一點的感覺就是 溫暖。 (好吧,其實還是很抽象!哈哈~)
我個人是還蠻推薦不追求證照的人去體驗看看淑華老師的風格。(她有發課程結業證書但沒有發證照。) 這是淑華老師的部落格。


整個課程其實都是在認型。但,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要持續待在某一型,或者換到某一型去感受一下。
這也是有趣的地方,像我就幾乎沒怎麼換過,但,有的人卻會換著感受一下。
(寫到這裡,我也很期待,也許我可以帶著疑惑去感受一下別的型,只是不知道進階班是否模式會跟初階一樣嘛?呵呵~)

填寫問卷的時候,(自我反省)其實我是有私心的,我一直覺得我是5型,所以5型的部份我就著重了。
會這樣反省,是因為我記得老師說:填寫的時候,除了『我是』還有可能會是『我以為是』更有可能會是『我希望是』,因此選擇的時候就會有落差。
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即便是後來的認型,我也一直在想,我到底是因為說明而選這個型?還是我是根據於『驅力』而知道我是這型?
每一型的驅力都不太一樣,但行為卻有可能看起來相似!就像6型跟1型都有可能思考得很周密但驅使這兩型去思考的動力卻不一樣。

但事實上,我們很難直接的去感受到別人的驅力,卻很容易以行為去判斷一個人是什麼型。
就像某天課程結束,某同學很興奮的跟我說,她覺得她兒子就是哪一型的...=.=|||
主觀的說,我們的確可以這樣『判定』
但客觀的說,反過來看,我們喜不喜歡被人『判定』?
如果按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的標準來看,似乎這樣做有欠妥。
當然如果按照課程學習到的經典語句,我那時候的回答是:你確定嘛?還是那是你『以為』你兒子是?(這個經典就像是 剛上完NLP課程的人最喜歡說『那是你的地圖』一樣。

我一直以為我是5型,當然經過整個『課程』,我才發現我似乎不是『純粹』的5。呵呵~
當然,那個過程其實不太舒服,尤其是一直的『以為』被打破的時候。
當下是感覺很難受的,但回到家我仔細的思考,那個難受到底是什麼?
如果我不是5型,那又是什麼?
我用刪去法來思考,以基本的驅力來看,我確定我不是234,雖然以NLP來說我很感覺,但我不是很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再說NLP的VAKOG跟九型不能混為一談。至少我不喜歡自己『硬抓來卡』這種事...)
再來是以891來看,我有憤怒嘛?恩,好像有,可那個憤怒好像不是那麼單純,似乎裡面還有什麼,所以我覺得我不是891其中之一。
那麼以567來看,5已經不是了,那麼6跟7呢?雖然我也有7,但也不是很純。
那麼以刪去法來看,我似乎只能選6。(恩!我對於 只能選6不是很滿意,但課程需要....囧!)
當然這篇文章醞釀了至少有半年(分了好幾個時間在寫),當初被老師說某人才是『標準的』5型的時候是很失落的,好像自己以為的歸屬感,被拿走了。導致我懷疑 我是不是6到現在,如果你問我確定了嘛?
我仍然不是很肯定,但我想以驅力『安全感』來說,我很有可能是6。(5好像不會找歸屬感!?呵呵~)

我的心得是,整個認型的過程,最重要得不是去看『行為』。因為行為上的解釋,很後端了。很多時候已經拐了好幾個灣,於是由行為去判斷自己是哪一型的時候,就容易『似是而非』!
而當自己不是很確定,又被人說,你真的不像我們這一型的時候,會更慌,會更渴望找到自己。於是更抓不到準則...
其實真正到現在,我之所以可以基本上知道自己6很多,不是因為6有哪些行為(事實上,我也沒去記,6會有哪些行為!)而是因為我一直在觀察我自己,為我來說,確認事情的範圍(邊際、界線....)是很重要的。
當然課程上很多認識的同學,都會說:你確定你是6?你....不太像啊!!?
實際上我也懷疑很久,但我有一對管很大的父母,外加我的脾氣不是很好,所以相比另外一個6型的同學,我的表現就不太一樣。
但,寫到這裡,其實我覺得變數又增加了,『假如』6分為反抗跟逃避兩種模式的呈現,那麼其他型又會是什麼?難道其他型只會有那樣典型的模式而已嘛?

之所以,還有那麼多疑惑,最主要是,我總是會先去看,那樣的判斷,是『我以為的』?還是『真是那樣』?

這其實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區分的。
需要更多的抽離、分析。
但,如果我希望我能擁有對事情,可以看到的面相(彈性)越多,那麼至少得先從最根本的-----『我是如何....』去尋找。
於是事情的判斷到底是『我以為』跟『真的是』

舉個剛剛『浮出來』的例子
電影『綠色奇蹟』,那個黑人,是什麼原因被盼定要做電椅?
因為被發現的時候,他正在哭喊,主人的兩個小女生『死』在他兩手上
因為他高大,同時也陰為他是黑人,所以....
但,事實上,他真的是兇手嘛?
以觀眾的角度當然不是,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劇情。
但,僱用黑奴的白人,能看到嘛?
『種族歧視』的以為,造成,某人必須死!

按照這個思考模式,那麼我『以為』的事情,很多就可以重新再去檢視一下。
包含我上面提到我買電腦時的決策方式。
於是塔羅則是一個我希望能跳脫出『我以為』的彈性。
而我則是在占卜的同時,去覺察我的內在,是否足夠的『客觀』
當我能全然的跳脫出『我以為』,那麼 我也許能 做出我『最』滿意的選擇。
也因此,我從來都不覺得占卜,需要『準』。
因為事情到底是如何,自己是最清楚的,有的時候只是需要有另外一個方向去看,也許又會有些許的不同。是不願意看到?不能?還是不知道?
而我們以為的,也許是,也許不是。


最後分享一個關於九型人格的網址o3o.cc 
裡面有測驗,只是提醒一下,做測驗的時候,最好是順便覺察一下自己。
選擇選項的時候,是以為是、真的是、還是希望是?

當然,有個不錯的方式,就是去上課。(這邊的上課,是指淑華老師的課)
雖然也許無法確定到底你是哪一型的(因為整個過程都是開放&尊重的,在那樣的氛圍裡面,其實可以看出人其實,很容易被左右....渴望聽到『答案』...尤其是在自己不確定的時候)
但,我想每個去上課的人,都會多一些,對自己的『探索』的彈性~

其他老師的九型人格課程由於小弟,沒上過,所以無法推薦。
我只能套用某個老師曾經說過得:『如果你有時間,又有閒錢,那去體驗看看,也是不錯的』

那些算命的543(六):小故事 ⑴

這是看小說<作者:緣分0>文章裡的小故事,我覺得很有寓意,轉來分享:

曾經有一位信徒,他用自己的虔誠打動了仁慈的天父。於是在他死後榮歸天堂,天父親自召見了他。天父問他:你需要什麼獎勵。他回答:我希望我的兒子能成為大人物。」

「天父同意了他的要求。那個信民的兒子知道了天父的賞賜後,從此不務正業。他拋棄了田園,不再耕作,每天等著天父安排他成為一個國家的公爵。可是他怎麼等也沒有等到。但是他堅信仁慈的天父一定會履行他做出的許諾,所以他堅決的等待。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變得越來越窮困,越來越潦倒。最終,他被迫棲宿在一個破院裡,在那裡乞討度日,直到一個冰封雪天,他沒有衣服,也沒有食物,就那樣悽慘的死去。」

「在他死後,他去見天父,詢問天父為什麼沒有實現諾言。」

「天父說,我從未忘記過對你父親的許諾。可是你要成為大人物,就勢必要先去做官,哪怕只是最低級的公務員,我也能讓你飛黃騰達,但你偏偏什麼都不做,請問我又如何讓你成為大人物?我沒有辦法,就只能換個條件,希望能讓你成為將軍。可是我一次又一次把徵召兵員的函件送到你那裡,你卻連看都不看就扔掉了。你如果去了,我可以保證你永遠不會被敵人的刀劍所傷,你的所到之處,將書寫戰功的輝煌,可是你不去,我也沒有辦法。於是,我只能再換個條件,希望你能成為商人。只要你去經商,你的生意將會永遠紅火,無論你做什麼,都會顧客盈門,可你還是什麼都不做。實在沒有辦法,我只能放一些金子在你居住院子的石板下。你只要稍微打掃一下衛生,就能發現那些金子的存在。可你還是什麼都不做……無論我賜予你什麼賞賜,都需要你自己去發現,去追求,去至少努力一次才能得到。所以,不是我不實現諾言,而是當我給予你賞賜時,你根本不懂珍惜,視若不見……」

(摘自 小說 無盡武裝)
(我不知道真正來源是哪,但我是在這本小說裡看到!)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是 消除?還是不願看到?

這文章是應某人的要求而『具體』回應
礙於未經同意,除了我本人其他都模糊處理...



地球磁場分南北
電池分+-極
太極分陰陽
世間有生死


一日,有太陽,也有月亮
太陽天天都會出現,但偶有烏雲飄過而遮住
月亮天天都會出現,但因地球與月亮相對的位置不同,有時看不到。


古有故事10天烏在天上飛
後有遠古射手后羿射日
於是天地不再只有光明
眾生獲得休養

世間循環有它既定的道理
到底是正念?還是負念?
那不過 被賦予的意義。
憤怒不該存在?或者什麼不該存在?
那是由人去賦予意義。
但,請問,賦予了意義不存在,難道就真的不存在?

是不存在?還是 自以為 不存在?

身體裡有一種細胞,充滿了生機,會不停的生長
可在醫學上,這種細胞叫做癌細胞,驅除他們必須付出殺死其他不會一直生長的細胞...
 癌末嘛?癌,也許在我身上,但我明白世間無永遠的正,也無長久的負,一切中庸,有生就有死...
細胞存於我身體中,自然就有生老死,我迎接身體細胞的新生,也目送(感受)身體細胞的老死...
一切隨順而過...


其實我一直搞不懂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強調『正』
何為正?有正 就有負
正與負 本來就存在(不然你弄塊只有n極的磁鐵給我看看?)
只看正,負是不存在?還是不願看到負?

對於那些過份強調要正向的人
我很想問:
你們擁有的是:思考的正向?還是思想裡的癌細胞?
持續堅持要正向的你們,生活上真的就充滿了歡笑、喜樂?無痛苦?無憂傷?
是沒有?還是不覺?
是沒有?還是自欺?還是自我感覺良好?

正常人會有哀傷、會有憤怒、會有擔憂、會有.....種種統稱『負』的情緒
正常人會有喜、樂、歡笑......種種統稱『正』的情緒

但歸根究底,正跟負 不過是 被賦予的意義。
憤怒,賦予正向意義,它就是正向....賦予負向它就是負向...
轉念!轉念!轉得是什麼念?你真的清楚你在轉念?那麼何須強調正念?
花精神在區分自己的念頭到底該站哪一邊,為你來說有比較好嗎?
不停的在後悔?還是不停的在矯正?是矯正還是矯枉過正?

我只是提了個事例,請問 若『永遠能重新開始』,那 癌末的患者 是砍掉重鍊嘛?還是還有真能『重新開始』?或者只是『有機會』重新開始?

覺察不是去區辨,自己的思考到底是正?還是負?
覺察只是去區辨,自己的思考,是否適合當下。

這裡有很多都『高人』
我想問:
一個不會憤怒的小孩,真的就能跟其他小孩和平共處嘛?
一個只會哈哈笑的小孩,真的就能跟其他小孩快樂相處嘛?
一個只會憤怒的小孩,真的就不能跟其他小孩玩在一起嘛?

正跟負本來就同時存在的,強調了正,也同時提醒了潛意識,有一個相反地意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