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是債?還是學習?

父母吵架之後,店裡的長輩問我:難道你沒有幫你父母算他們上輩子有沒有相欠債嘛?
(我心裡在想:x !又來了,怎麼上次我才跟你談過債的概念,你又來了?)

不過這一次我打算在添加一些,我在這次事件中的體悟。

有的人覺得,這輩子之所以....,是因為上輩子欠某某....。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邏輯。
之所以邏輯很怪,是因為:

1.如何確定只是 上輩子的債?
2.如何知道是上輩子的債?
3.如何知道,之所以這樣 就是 債?
4.如何知道,上輩子沒還完?
5.如何知道,這輩子已還完?
6.如何知道,只會還剛好?如果還剛好,怎麼老是被要債?
7.那我能不能假設,每一輩子的苦,都剛好是認為自己在還債?(那如果從來沒有債,債從哪裡來?)

按照,疑問以及我接觸到的資料以及體悟來看。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這樣,上輩子欠債,這輩子還債,(到這裡聽起來很合理吧?)但,問題是這輩子還超過了,(在世的時候不會知道,死掉的那一霎那會知道!)於是,下輩子要回來。於是迴圈(輪迴)成立。
這才叫做上輩子欠債,這輩子討債(還債),這輩子還超過,下輩子要回來,下輩子要超過,下下輩子在被追討回來!
(當然這裡面有盲點,就是如何知道死了會知道還超過?那得先回答我,如何知道這輩子是還上輩子的債?有的人會說,那是別人說得,那我會說,所以這是我說得,如果別人說得你信,那我,也算是你以外的『別人』不是嘛?那我說得不足採信嘛?)
-----------------------------------------------------------

在世俗金錢上,欠債,就是欠錢嘛!就是一串數字。不小心會讓人走上絕路!
而所謂輪迴裡的『債』,在我看來,則是一種 計較。

有沒有被人數落過:我對你....這麼好,供你吃,供你住,還讓你.....,你卻這樣對我?
或者至少在連續劇裡看(聽)過吧?

而,那個跟我說,『聽說自己是上輩子欠某人』的長輩,一邊說著自己在還債,一邊又細數著自己對對方有多好。
我聽不出來有還債的解脫,但是卻聽得出來,裡面有一些『怨』,一些我做這麼多,你卻這麼...對我的怨!

付出裡面也許含著期待...
雖說多數的時候,我們都認可『朋友是互相』這句話。但也沒有明文規定,我們選擇互相,對方也要跟我們『互相』。於是就會有落差...

憑心來說,這位長輩對人真的很好。但,有些時候,我們覺得對方人好,更多的原因卻是因為我們知道某些人很『壞』。因此才會珍惜 or 重視 這樣的好。
被這位長輩(暫稱甲吧)『怨』的那位朋友(暫稱 乙吧)。與長輩認識二、三十年。
乙現在跟甲絕交了,可卻也不停的在眾多彼此多年來都認識的朋友間,不停的說甲的壞話、造謠。
最開始的時候,甲覺得很不舒服,很冤,很不爽。
當然,最簡單的作法就是 不去理會乙。
但心理還是會有『氣』

於是更讓我感覺得更清楚的是模式的互丟。(或者說 情緒的互相『傳染』)
乙 覺得甲 虧欠他,而產生 『怨恨』,乙將這些『怨恨』 散佈在與甲共同的朋友之間。
最後 甲 收到了 『怨恨』,於是也發酵產生了自己的『怨』(我覺得我對你這麼好,怎麼還會被你說 欠你?)

所以照這個理論上來看,跟前世如何其實無關,跟自己內心過不去的點,比較有關。
我是這麼跟甲說得,與其看成是債,不如當成一種學習,我們當然可以去想,過去我們怎麼『挺』朋友的;當然可以去怨,為什麼這個朋友如此『報答』我們的;但想成是還債,真的對你來說『感覺』比較好嗎?如果『甘願』那何來『埋怨』?
我說:你們認識這麼久了,點滴裡面,一定有歡笑,有哀怨。感謝這位朋友帶來的歡笑 與 曾經的支持,回憶這些難道感覺不會更好嘛?
甲回答我:所以我要回個感謝給他?感謝他離開公司後還這麼的照顧我?到處宣傳我有多『好』?
於是我清楚了,這裡面的『怨』還是在...既然還在,那『債』還有得還!

但,如果這是 甲 的選擇,我也覺得那也很好啊,下次甲在提債的概念說,我還是會在堅持一次我的體悟。但,選擇,往往伴隨著獲得與犧牲嘛,如果 埋怨 為某些人來說,已經可以釋放一些什麼,那我有幸可以聽聽,是否有著不同的地方了?那其實也不錯...

我父母是不是輪回中相欠債?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清楚的是,為我母親來說,這是她學習自己幫助自己的機會(既然她總是說:『沒人』能幫我)
所以我從老是當保護偶爾兼職當加害的身份,也學習著,如何只給予資源,而尊重我母親是個個體,有能力,有權利自己去獲取屬於自己的『力量』。
當然,我不能說我母親有『站』起來了,我只能說,事件過後,至少她發現了她能運用的資源。她也許學習到,這世界還是有什麼能幫她的...
當人在資源裡,那麼『怨』就少了。
既然無『怨』,那也就沒多少『怒』了...

我不能說,世界上沒有『冤親債主』這回事。
但我會說,看清楚,冤親債主,能讓自己覺察的是什麼?也許比較重要...
如果能量是互相承接的,那麼我們的轉變,對無形的冤親債主來說,何嘗不也是一種轉變?
不還冤,不還債,而是去看清楚,自己的內在,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感覺...
面對它,而不是找理由說服自己,有說服嘛?那麼怎麼還有情緒跟抱怨呢?
至於那樣是不是 處理了?是不是放下了?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當我從怨,走向感謝,的同時,我看著那位曾經讓我怨的朋友,我是平靜的,而我喜歡那樣的平靜 ~
為我來說,讓自己感覺更好,是一種我所追求的能力。而能力,可以透過『學習』而獲得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