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正與負之間

累積了很多東西都沒寫就從最近發生的開始往回補吧~呵呵~

上課的時候,同學跑來問我,那個某某人的行為如此,聽說她又是某某行業,這樣的話,她適合嘛?

我聽了以後回問:這個適不適合是誰的

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老師說:這世界永遠不缺『批判』。
我記下來了~

事實上,我也曾經被這樣評判過。
我去參家別的課程,展現了我內在的某些部份,某些人無法接受,在得知我從事的工做之後,同樣的就直接的問課堂上老師,這樣適合嘛?或者就直接的判斷這是不適合的。

那感覺其實並不好受,我想沒幾個人喜歡被這樣審判吧?除非喜歡找虐!?
但很詭異的是,己所不欲,『』施於人~
當然啦~我猜這跟現在的人喜歡用腦多過於用感受 有關~

我都覺得,每個人都有值得借鏡的部份。
事實上,那某某人,也許有這樣的特質,但並不影響他的專業吧~?
也不影響那份想要助人的 慈愛心吧?
一句適不適合,就剩下評判。
於是就看不到其他的東西,比如說,這個人的努力,比如說這個人還有其他的彈性。
我不知道當想到適不適合的時候,會不會條列出哪些適合?或哪些不適合?或者僅僅只是不停的舉證不適合?

我個人覺得,那位某某人,也是人啊,如果用這樣的標準,用那樣的標準來看、去評估。
那有多少的助人工作者,都是不適任的?僅僅只是因為在課堂上,展現了某部份的內在自我?
我都會跟來找我的人說,我也是人,如果你要用高道德標準來要求,請你別找我。
我清楚知道我的職業規範,我小心的避免某些東西,但我仍然會有犯錯、失敗的時候。
如果我是完美得,我大概不會是人,我應該成神了,坐在廟裡被拜~

在往前面找的話,事實上,當我們問適不適合的時候,內心裡難道不是已經判斷『不適合』嘛?如果那個人是適合的,我們會有疑問嘛?(通常評斷適合的,是再有人提出不適合的時候)

再問對錯、是否....在只有兩個能選的情況下,多數的時候不是已經在地圖裡有了標注,才提出來嘛?問這樣的問題,到底是要質疑自己?還是只要要尋求更多的附和從而去讓某人有壓力?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問問自己,對於事情的看法,有沒有其他資源?有沒有其他彈性?
我們都會用『那是你的地圖,不是我的』來對別人做反擊,那麼能不能反過來用呢?或者有其他的彈性呢?

用評斷的方式去看事情,就容易失去機會。
感覺起來比較像是去『計較』,計較越多失去的就越多。
對於一個容易想太多的人,如果我們又用適不適合去評判對方,那麼對方就會把這個本來不是自己的想法,背在身上。成為一種限制~從而失去了彈性~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沒這麼嚴重吧?
那麼我就會想要問一下:活到現在為止,在乎自己的時候多?還是在乎別人的時候多?在乎自己的內言(感受)多?還是在乎別人的評判(感受)多?
尤其是在東方文化的社會結構底下,我們在自己身體裡的感受多?還是在自己腦袋中有很多想法多?(評判別人的同時,也不斷地評判自己(對錯、應否....etc.))
自由嘛?舒服嘛?

在這個事件上,我扮演了旁觀的審判角色,但我也曾是審判者,我也曾是被審判者,甚至我還曾是在旁邊觀看的觀眾(路人甲乙丙...)。因為同時覺察了這些角色的感受,所以我寫下了上面的心得~
並勉勵自己:我願意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人,發現人的美好,以及那份努力調整自己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