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用腦?用心?

小時候一直到現在,經常聽到『用心、用心』。

你覺的你是用腦?還是用心呢?


如何知道用腦?如何知道用心?

根據我的觀察,多數人喜歡用腦多過用心,因為用腦快速,方便,錯了再說。

什麼叫用腦,就是用過去的經驗來判斷、來評斷。
同一件事情,不管別人怎麼說,當事人就是會有解釋,會去批判評論那些建議、分享、心得。
或者可能根據過去對這個人的瞭解而直接下判斷。

舉個例子好了!就在最近。
我有plurk,最近我睡得早,起的早。
有一天,我在噗浪上到早安,但有個朋友就直接跟我說,『你應該是 還沒睡吧!』
這叫做過去經驗的判斷,簡單來說,這就是頭腦嘛!
但其實,我前一天很早就在噗浪上到晚安了。
可仍然被判定我是夜貓子;的確,我很容易熬夜。但用過去的事件來貼標籤,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習慣!但這容易成為自我成見。

用腦的人有些特色,比方說,愛分析、愛解釋、總是有理由、事後諸葛(強辯)。
有些事情,接受就是那樣又如何?

多數的人喜歡用腦,所以經常內外在不一致,強大的知識判斷反而變成內在(靈魂)的牢籠!
是啊!書上這麼寫,專家這麼說。
但是別忘了,日子不是照書過,不是專家在過,而是自己再過,不是嘛?好壞誰負責?書本?(不好的話,你要燒書嘛?)專家?(不好的話,你要砍人嘛?)

我在舉個例子,最近有個朋友,跟我聊到,想創業,接著就舉出,創業需要勇氣、需要身段、需要魄力、需要口才、需要....。
我笑笑的跟他說,其實只需要一、兩樣,而這一、兩樣他都沒提到。(其實那個當下我是想說只有一項!)
這段對話讓我想起,很久已前我在與某長輩對話的狀況。
這長輩是玩期貨的,我記得當我聽到的時候我就發表意見,我說:玩期貨風險很大,要抓住機會低買高賣。
然後長輩就吐槽我了:你這樣說,也等於沒說,誰不知道呢?

當然我不是說創業不需要評估,不需要朋友說得那些。
也許很多人還是沒看懂我想說什麼,呵呵。

我在說個也是我週遭朋友的例子。
幾年前,我有個朋友放棄在美國修博士的機會,剛回來台灣。
對方是個聰明的人。
但最後,我發現這朋友很有趣,所有的事情,僅僅只在腦袋裡運作判斷『做不到』或『沒有做的價值』或『這樣會失敗』,然後他就放棄了。
用腦多的人,很多事情只存在於想,甚至只有單一的判斷,沒有選擇(彈性)。
除非真正遇到瓶頸或困難,不然很少求助,或者乾脆就卡死在那裡(等死&自我了斷)。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報導,關於未來某心理疾病會成為『趨勢』,我個人覺得,那跟現代人不喜歡,用『心』有關。
因為用腦快速,按照過去經驗,幾乎就能解決,或者找專家,問『答案』。用腦方便,有大量別人的過去經驗當借鏡參考,或者大量知識提供判斷,但其實接收到的是什麼呢?
可是其實,覺大多時候,很多事情與我們的關係,其實就像瞎子摸像一樣,每個人可能都是同一件類似的事情,但因為接觸的點不同,會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或者模式,但是大多數的人,習慣或者侷限單單幾種,或者也可以說不知道其實還有更多的彈性能選擇,而判斷自己只能是這樣的,只能是那樣的(你們都不瞭解,事情是....而我只能.....)。

呵呵,我又想到一個比較貼切的解釋,我記得我在上感官式語言的時候,有練習過感官跟非感官。
用腦的人,非感官的語言比較多。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那樣,但是因為有過去記憶的侷限或判斷,我們反而會去加入自己的見解,而誤以為是那樣或是應該要那樣。
就像零極限一書所寫的,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接收了幾萬分之一位元的訊息,然後就下判斷了。

我在舉個用腦的例子,我有個朋友,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有天來跟我說,最近失戀了。
但是我問了之後,我並不覺得,這段過程是失敗的。
因為我沒有發現哪邊失敗。
呵呵~這其實很有趣,身為旁觀者的明白。
在對答的過程,我發現,這位朋友,有很多『我覺得....要...』
也就是說其實,這位朋友並不知道事實上心儀的對象,真正要的是什麼?然後就直接決定,對方可能是要這樣。哇哈哈,沒有真正的交流,怎麼可能有發展?
呵呵,在說明白一點就是,其實從頭到尾都只是再跟一個內在塑造出來的人對話。
兩人並沒有過多的情感交流。我覺得很神奇的是,這朋友還能有『滿足』跟『失落』的感覺。
是哪個部位欺騙了自己呢?觀察、發現,有這麼困難嘛?

靜下心來好好觀察,其實有很多細節自己就能發現了,它們就靜靜地在那裡等著被發覺,但往往總是被強大的外在意識驅離、忽略。

用腦的人,指責、辯解多。用腦的人強大、自信(剛愎自用),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你們應該....、我其實是.....。
用心的人,覺察、調整多。用心的人平和、隨性、隨喜,事情總是會有結果!我瞭解我是這樣的人,我接受並調整自己迎接更多的不同,我有可以有很多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