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要什麼?

要寫這篇文章已經很久了,一直都沒寫,但就是一直有人會出現提醒我要寫。
剛好要教作業,但我實在不想弄個xxx心得報告一的標題,怎麼看就是一個『ㄙㄨㄥˊ』字。

反正回想了一下,剛好可以分作幾篇文章,順順著寫就好了。

以下不是我說的是某本書上說得;『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少部份的人以為自己知道要什麼。...』
剛看到的時候有點~~~吃驚,也有點憤怒,怎麼說得這麼.......白。哇哈哈!

仔細研究了一下,包括後來做各暗的時候做自我檢討也有些事後發現。
真的是如他所說『大多數的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上課時在做核心問題練習的時候,我和某同學一組,該同學描述著他最近的煩惱,我試著回憶老師要我們練習的手法,我記得我一直都有使用並練習,但後來我發現,繞來繞去幾乎都在某一塊繞著。
兩天結束後我再次回想起來,我發現,我並沒有聽到或感覺到這位同學『要什麼』。
當然,過程中我的確有問,但得到的答案是『為了要快樂』,這答案似乎沒啥問題,但詳細一問卻是『如果別人會快樂,那我就會快樂』
我是這麼回答他的『別人快不快樂,與你何干?』
不過似乎他沒有聽懂,所以我在這裡仍然寫出來,但不再解釋,有些事情就如我在其它篇幅理說得『事情未發生,不痛不癢,發生的當下好痛好養,過了,記得痛記得養,但經常會忘記需要經常提醒,除了少部份的人會記得教訓,多數人需要經常提醒,其原因僅僅是因為依賴以及沒有背負責任罷了!』
靜心想來,我大概也知道問題跟解決方式出在哪。
如果我沒猜錯得話,最慢十年,這位同學就能想通癥結點在哪了。
不過10年這個數字,大概這同學無法接受吧。呵呵~
我隨便想也有三個選擇,仔細想的話~~~恩!關我啥事?三個夠多了!

在我讓她練習的時候,同學也問了我的規劃,同樣是計畫開工作室,那麼我的規劃又如何?
我對於她的問題做了部份回答,但似乎,對於答案的時間單位,兩年,這位同學覺得會不會太久了,其實我一開始的標題本來是想放『時間單位』的,但是後來又發生了某事,我決定一起說所以乾脆把標題也改了;我曾經學過時間管理,也曾做過所謂的『鉅細靡遺』的計劃書,怎麼個鉅細靡遺勒?最小單位到分,做了每日時間規劃運用書,實際執行才發現,『計畫永遠沒有變化快』,來個兩次三次四次就好了,絕對是信心的打擊,正常一點的人鐵定是會放棄吧,反正都會有變化。
後來我決定最小單位為『時』,效果仍然很差,幾經修改之後,我現在以『年』為單位,這個單位可以讓我盡情發揮,並且擁有信心與心情愉悅,壓力有但不大,可幫助成長但無壓迫感。
兩年,其實很快,從開使到現在,已經快要半年的,時間再過是飛快的,如果沒有仔細去體驗、去揮霍、去精算,是很難體會『時光飛逝』這句話的,況且以靈魂的角度來看,兩年,大概就跟『滄海桑田』差不多感覺而已。
因為要得東西不同,所以答案以及結果不同。就是這麼回事而已,別人快不快樂,與我何干?
我在助人者?這篇文章就說過了,那不是我做這份工做的動機,我從來不認為我在『做善事』,我也不以我是『助人工作者』自居,你如果問我,我會跟你說,我最多算是『領路解說員』罷了。
助人為快樂之本?所以快樂為何?為何快樂?助人反而是種成就嘛?能助人?是嘛?救人?我看是被救吧!

前幾天,因為維修機車,順便在朋友開得小說店蹉跎了一個下午,這位朋友問起我現在在做什麼,因為好奇(其實我後來的感覺比較像要試試看我的功力)所以要求我協助,我本著聽聽看他想做什麼的心態在做。
本來是想把這段過程放在《矛盾》那篇文章的,因為其實蠻矛盾的。
不過後來想想,我猜這位朋友也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或者是以為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
最開始他抱怨最近經常莫名其妙得很累,後來又說開這家店很煩,然後抱怨大環境不好經濟不景氣,矛盾點就是,他雖然這麼說,卻一直說絕對不是不景氣這原因,但是怎麼說都是繞回到這個點,接著他就要我給他建議,其實我已經看出來他再跟我玩很有名的心理遊戲,我不太想玩這個遊戲,因此我很直接的告訴他,你要的其實已經在你心裡了,只是你沒發現或者忽略,接著我很小聲的唸了一段天語。
為什麼我會說他再跟我玩心理遊戲勒,因為他一直要我給他建議並且試圖說服我他所看過的心理書籍以及他所瞭解關於心理這領域的東西就是在給人做建議,可是我覺得我不喜歡給建議,我喜歡給選擇,(給建議太強制了而且很容易變成你玩我,我玩你)但對方其實並不這麼認為,後面其實我是有點情緒出來了,因為那時候我覺得『你在玩我,你根本沒問題,你只是基於好玩的心態再跟我玩而已』,當我發現我情緒出來的時候,我反問我自己,為何生氣?原來我被邀請玩一個我不想玩的遊戲(或者說我的潛意識先發現他要遊戲了),所以潛意識要提醒我,因此讓我有點情緒的反應出來。
簡單來說就是,求助者把責任推給了協助者,要求協助者負責,但實際上,過活的、面對困難的並不是協助者,最後受難的仍然是求助者,當然最後仍然是無效,求助者拒絕做出選擇,可是拒絕做出選擇,其實已經做了選擇,只是最後求助者會說你根本幫不了我,(協助者不停給建議,絞盡腦汁的給,而求助者不停的拒絕甚至做出反預設的對答。)因此陷入了彼此都沮喪的迴圈罷了。當然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其實我這位朋友根本沒付費,他也不想做出任何調整,純粹只是沒事找事做罷了。
即便是他後來聲稱我對他做的協助與他所看過的書籍有很大的出入,並質疑我的專業,我是一笑置之啦,爭論這個話題並沒有啥意義,既然看出了所玩得遊戲,我就很懶得玩,直接的戳在矛盾點就好了。回想起來,又是一個不清楚自己要什麼的人。絕對不是他說的答案『要錢』,因為在對方給出這個答案之後,他自己又否定了自己的答案,反反覆覆了好幾次,所以我猜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是這是一位比較剛愎自用的人,說得多,不如說得巧。因為我也曾經走過這樣的路,所以我不想多說什麼。(面對一個喜歡自己去撞得人,千萬別阻止,因為會被撞!哇哈哈!當然也因為我周遭這樣的人,還~~~蠻多的啦!經驗法則之下我也不想說什麼,人家都做出選擇了,何苦認為這選擇不好?就算不好與我何干?我可不是啥濟世渡人的好人!哇哈哈!)

很多人會有要什麼?獲得什麼?從中得到什麼?感覺到什麼?一連串的自問。
其實我個人認為,三個字『要什麼』加一個問號,就囊括了全部了,後面的其實都是解釋跟理由而已。

本文創作於blogger有緣來晃,同步發於yahoo有緣來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