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因解讀帶來的問題


好朋友說:就算知道別人的處境,但不容易真的換位感受對方的感受,除非對方說出來。
問我這個問題嚴重嘛?

接下來他覺得自己這樣是因為自己太過理性。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就算知道他人的處境,想要感受對方的感受,理性來說,感受的仍然是自己的感受。
只是自己誤以為這是對方的感受而已。
想要真的感同身受,不是不可能,而是在於,自己是否能夠清明!?
如果不夠清明,落入了腦袋的不斷判斷與解讀。那麼所感受的,就不是當下第一手發生的。
而是事後創造的。

好朋友想要有一顆柔軟的心
舉的例子是,因為他人發生的事情,自己無法換位感受對方的感受,除非對方說出來。
他的解讀,會這樣,是因為自己太理性。

或許有不少人覺得,理性就是會無情!?
仔細來想,理性真的就無情嘛?無情就等於理性嘛?
理性的分析裡面,就沒有感性嘛?
我去上課,上台當個案被示範。
身邊陪伴探索的老師,是非常理性的運用自己所學&經驗來幫助、陪伴我
整個探索自我的過程,是非常理性的
可無情嘛?不,我覺得溫暖啊
可要說完全只有理性嘛?不,那是理性跟感性並存的

人很難絕對的理性
即便NLP
NLP用各種的假設來當彈性
步驟來說是理性的,但是探索的過程,不會只有理性。
必然帶著一點的好奇,一點的陪伴。

想要有一顆柔軟的心
卻因為除非別人說出來,否則自己無法換位感受對方的感受
所以覺得自己沒有柔軟的心!?
講實在的,因為我自己非常的K,所以多數的時候我是比較自我的。
我沒有太管別人的感受,當然因為生活上言語的白目,會收到一些身體上的反應。
我不是很確定這些到底是對方的還是我自己的,所以過了就過了。
我比較少停下來,再去想,那到底是怎麼回事。
因為已經過去了,這時候再回想,只是加工而已,並不是真的當下的感受。
舉個例子來說,你喝了一杯非常棒的咖啡或茶品
整個過程,必然會先有香氣 ,然後是入口的感受,在嘴巴中的感覺,以及吞下後的尾韻。
如果喝完之後,想要分享感受,訴諸於文字,酸甜苦辣之類的
要重新在嘴巴裡面模擬出同樣的感受,那是困難的,更多的只是腦袋想像,然後拼湊完成。
這已經不是之前那個當下品銘所擁有的感受。

想要有一顆柔軟的心
除非別人說出來,否則自己無法換位感受對方的感受
這裡面有太多的解讀,以及解讀之後的再解讀
於是清明就沒了,也遠離了當下同時也遠離了那個想要
除非別人說出來,否則自己無法換位感受對方的感受
這有什麼不對或不可以嘛?
我如果覺得不舒服,我都會明確的說我不舒服。
好比中暑的不舒服,可別人是否會換位感受中暑的不舒服,那是他的選擇
因為他人無法換位感受自己的感受,就是不柔軟嘛?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柔軟的心
只是如果報章雜誌上有寫出某個地方缺愛心,能力所及之下,我也會去幫助
可這樣就是柔軟嘛?我到是沒有想要去解讀自己何以要這樣做
太多的解讀,只會搞死自己而已...


除了解讀解釋之外還是解讀解釋
柔軟在嘛?想要有柔軟的心,其實不難
想怎麼軟就怎麼軟啊
這不是很難啊
解讀自己何以無法擁有柔軟的心原因,並不會為自己帶來柔軟啊
解讀之後,覺得自己沒有柔軟是因為太理性了
於是又覆蓋了一層解讀
信念其實就是層層解讀覆蓋之後產生的果啊

生活上,除非有人講出自己的不舒服,否則誰他喵的一天到晚的去管誰怎麼了!?
我知道有幾個朋友可能失戀可能生病可能....,可他要是不說,我就當作他過還可以。
如果這樣會被他人批判為無情、冷血
那也是他人的解讀啊
我不可能為了改變他人的解讀,然後也認同自己太無情太冷血
這是糟蹋自己啊
一個人如果無法清楚的認知自己是什麼
那麼就會像那個父子牽驢進城的故事,人云亦云,有的人說父親該騎驢,有的人說兒子該騎驢,有的人說兩個人都該騎驢,有的人說兩個人都不該騎驢。
沒有自我的人,就很容易動搖
因為誰說的都他X的聽起來有理

想要有柔軟的心
該追尋的是,如何柔軟
而不是去解讀自己『何以不柔軟』的部份
處理了不柔軟的部份,不代表就擁有柔軟啊!?
把蛀牙挖掉,並不代表口腔就健康啊,只是那顆蛀牙被拿掉了而已啊。

仔細想想
除非他人說出來,否則自己無法換位感受對方的感受
這不柔軟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